因为大多数人所不满的,并不是什么二代三代,而是二代三代们在什么行业。
中国的顶班制度,基本是到90年代之后才慢慢消失的。在部分行业内,这个传统甚至延续到了2010年代。在这个角度上说,如果一个人的父辈在某个行业的国企工作,且系统有规定、本人愿意,那他就可以接班成为二代。这种现象,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非常普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而至于说一个行业内能不能普遍形成“三代”,就只取决于两点:
第一,这个行业的待遇如何。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起步,体制外的优质就业机会非常少,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以下,国企基本就是最好的工作岗位,甚至比机关单位还好,而现在很多行业的待遇已经开始分化,有些国企的待遇已经远不如体制外平均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去找其他工作,这些人也是愿意的——就如同问题下很多人吐槽的铁路行业多辛苦一样。
第二,是这个系统内有没有设置专门的录取通道或对子弟的孩子有偏向。
目前大家对烟草二代三代的不满,只来源于一点,那就是当下这些行业的待遇还不错。但实际上,在过去几十年里,即便是国企,不同行业待遇变动也非常大。
这是30年前,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的排名,基本上可以代表当时最好的一批企业:
在当时,烟草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待遇上,都不算是最好的。石油、钢铁、矿业等等,才是当时的核心。你可能听过你的同学上的是石油小学、铁路小学、矿区小学,但你没听过谁上的是“烟草小学”吧?
烟草行业有今天的待遇,一是经济发展后烟草消费力的上升,二是烟草的经营制度天然有垄断性。但这个事情是当年的人很难预料到的,回到1990年代,如果可以在大庆油田和大庆烟草之间选的话,但凡有人纠结五秒钟,那就是大庆油田输了。
这个道理,跟公务员在今天的吃香是一模一样的。2000年初的时候,作为公务员的我爸一个月也不过就是几百块工资,那时候你只要能上个大学,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出息,大概率就看不上公务员这份工作——那个时候我写一篇稿子就几百块钱,已经要比我爸的工资高了。而现在,公务员的待遇提上来,再加上本身的稳定性,自然就有人追捧了。
但是,现在眼馋公务员工作的人,再给他们一次机会,让他们回到当年选择,他们还是不会选择公务员——因为这些人选工作的逻辑就是什么待遇好我选什么,而当年的公务员是真的不怎么样。
至于什么辛苦不辛苦,那都是假的——新闻上说那些名校毕业生考烟厂操作工的时候,他们怎么说的?“虽然工作也枯燥和辛苦,但待遇好啊”。
假如说明天国家出个政策,直接要求烟草减薪70%,那么你放心,立刻就没人管烟草二代的事了。你再让人去烟草,他们会说“你才去烟草,你们全家都去烟草”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